UML
2024/5/22...大约 3 分钟
UML
在初步的业务需求描述已经形成的前提下,基于UML的需求分析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步骤:
- 利用用例及用例图表示需求。从业务需求描述出发获取执行者和场景;对场景进行汇总、分类、抽象,形成用例;确定执行者与用例、用例与用例图之间的关系,生成用例图。
- 利用包图和类图表示目标软件系统的总体框架结构。根据领域知识、业务需求描述和既往经验设计目标软件系统的顶层架构;从业务需求描述中提取“关键概念”,形成领域概念模型;从概念模型和用例出发,研究系统中主要的类之间的关系,生成类图
用例视图是最基本的需求分析模型。
逻辑视图表示了设计模型中在架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部分,即类、子系统、包和用例实现的子集。
进程(并发)视图是可执行线程和进程作为活动类的建模。
实现(组件)视图对组成基于系统的物理代码的文件和组件进行建模。
部署(配置)视图把组件部署到一组物理节点上,表示软件到硬件的映射和分布结构。
面向对象的分析模型
面向对象的分析模型主要由顶层架构图、用例与用例图和==领域概念模型==构成:设计模型则包含以==包图==表示的软件体系结构图、以交互图表示的用例实现图、完整精确的类图、描述复杂对象的==状态图==和用以描述流程化处理过程的活动图等。
与开发阶段的对应关系为
1、需求分析阶段:数据流图。 2、概要设计阶段:模块结构图、层次图和HIPO图。 3、详细设计阶段:程序流程图、伪代码、盒图。
用例图
基本要素
- 参与者。参与者是指存在于系统外部并与系统进行交互的任何事物,既可以是使用系统的用户,也可以是其他外部系统和设备等外部实体。
- 用例。用例表示系统所提供的服务,它定义了系统是如何被参与者所使用的,它描述的是参与者为了使用系统所提供的某一完整功能而与系统之间发生的一段对话。
- 通信关联。通信关联表示的是参与者和用例之间的关系,或用例与用例之间的关系。箭头表示在这一关系中哪一方是对话的主动发起者,箭头所指方是对话的被动接受者,箭尾所指方是对话的主动发起者。如果不想强调对话中的主动与被动关系,可以使用不带箭头的关联实线。